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
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
20部小说被译成33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5亿册。
在欧美出版界,肯•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
1978年,出版了处女作《风暴岛》,并于次年获得爱伦坡奖,声名鹊起,专职写作。2013年,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
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
他说:“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与《巨人的陨落》里华美的贵族谢幕,所奏响的那出凄美乐章不同。《世界的凛冬》之残忍,是一首让人彻底绝望的挽歌。死神的镰刀,像那高悬的明月一样,每当黑暗降临,便会笼罩在勃颈之上。而那黑暗,竟又如此漫长,每一分每一秒地逝去,都有士兵的鲜血、犹太人的眼泪、同性恋者的无奈、盖世太保和NKVD的残暴,以及每一个平民,那犹如深渊般幽长的恐惧所汇成。
分享一下豆瓣网网友斑斓的花的书评:
看完肯•福莱特的《世界的凛冬》,特别想借机来扒一扒男人们都会因为什么事儿哭,男人们的眼泪会流在哪里?
一、信念
老实说,我不太能理解失去信念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很悲哀的说,我至今没有找到信念,何谈感受。所以,我是羡慕着他们的。在此借生活在动荡时代里的男人们,来感受一下失去信念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1.信念坍塌
“沃尔特用一块很大的白手帕擦着脸,但眼泪还是止不住。”
纳粹党胜利的那晚,作为民主党重要成员的沃尔特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失败了,没有任何希望了,德国的民主死了。正如他所“预言”的,那之后他的人生进入持续的低谷,直至因为支持女儿寻找真相,被盖世太保马斯•马赫队长折磨致死。
2.信念遭质疑
“他把脸埋在手中,大声哭了起来。”
马库斯大哭这一段,我在想到底将它放在【爱情】板块来说,还是放在【信念】这里,这两种成分它都含有,且爱情所占比重看似更多,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在了这里。马库斯是沃洛佳的间谍,当间谍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儿,我不太把各种“软硬兼施”当作是他同意当间谍的主要原因,就算是天真,我也更愿意相信是他的信念起了重要原因,他渴望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悲哀的是,他的苏联女朋友伊莉娜遭到了迫害,被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人质疑,怀疑她也是个间谍,折磨她,强 奸 她,将她仍在大街上。
3.坚持信念需要巨大的勇气
“她很吃惊。那是沃纳的声音。很难想象那个没有担当的花花公子竟然会哭得如此痛心。”
卡拉一直在误会沃纳。大家都以为他懦弱。沃纳作为间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瞒着所有的人进行着地下工作。当他亲眼看完莉莉•马克格拉在断头台上被砍下头颅,回到家后他彻底崩溃了。当卡拉终于知道他当初为什么不能参与到杀戮残疾儿童的事情中,原谅了他。沃纳的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和卡拉可以继续友情或者爱情,而是有人理解了他所做之事的意义。
二、爱情
任何时代,爱情是不是最容易让人动情的原因?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1.生离死别
A:“罗伯特冲进场地,这次没人阻挡他,他伏在容格身上大声呜咽着。”
看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内心是崩溃的。他们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容格全身裸体,站在四分之一大的网球场里,周围被铁丝网围起来,头上被套上水桶,四只饥饿的阿尔萨斯犬,撕咬他的小腿、胳膊、肚子。这残酷的画面,至今想起仍让人觉得害怕。同性恋没有吓到我们,可冲锋队的那群恶魔,可怕极了。
B“伍迪跪在地上,胸膛不断地颤抖着,他的嘴巴大张,泪水不断从眼里往外冒。”
伍迪喜欢乔安妮六年,终于可以如愿将要迎娶她了。却不料,灾难来得猝不及防。罗伯特和容格是男男版生死别离,伍迪和乔安妮是男女版生死别离。只是,两年半后,伍迪再一次流泪,是因为贝拉帮他口 交,他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感激,禁不住流泪了。是啊,他是需要女人抚慰的。
2.求之不得
“劳埃德转过身。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流泪了,不禁为此感到羞愧。”
爱情有什么可羞愧的?可在肯•福莱特的笔下,将他们置于战乱的大时代环境里,劳埃德积极的反纳粹,深爱的黛西却投入了积极支持纳粹的博伊怀里,成为了阿伯罗温子爵夫人。他可以忍受自己爱着拜金的、现实的、肤浅的女人,却不能不为深爱的人支持纳粹而感到难过与羞愧。
三、亲情
没有太多道理可言,轻易便能付出与原谅。
1.一对伟大的父子
“伯尼浑身颤抖,已经泣不成声了。”
劳埃德的继父伯尼,是我特别喜欢的人物。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全心全意爱着艾瑟尔,从来不去追问她的过去,哪怕后来知道了劳埃德生父的真相,他也没责怪艾瑟尔的刻意欺骗。更是因为他对劳埃德视如己出,鼓励着、支持着自己的孩子,是一位很好的爸爸。当得知劳埃德从破坏纳粹活动的游行中活着回来,他很激动。
2.父子间的对抗与和解
“父亲的指控根本子虚乌有,但埃里克有时还是会为父亲流泪。”
肯•福莱特对埃里克的经历设定特别有意思。沃尔特与妻子茉黛,以及女儿卡拉都是坚定的反纳粹者,埃里克却十分支持崇拜纳粹,甚至在父亲被害死之后,他仍就不相信事实的真相,认为那是共产党人在说谎,政府清除犹太人和残疾人使得种族得以纯正是可以理解的,残疾人对于突飞猛进的德国来说的确是个累赘。
之后,埃里克休假回到德国给母亲茉黛和妹妹卡拉讲诉纳粹在苏联的所作所为时,不断往下流的泪水,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理解与和解。“他们杀戮犹太人,不光是男人,还有妇女、儿童以及对任何人都造不成伤害的老人”。
3.白发人送黑发人
“伍迪从来没看见父亲在他面前哭过。”
格斯得到消息,自己的儿子查克在所罗门群岛的一场战争中战死,痛哭起来。格斯大概是知道查克是同性恋的,查克带着埃迪去参加他们的家庭聚会时,格斯便看出来了。可格斯和罗莎从来没有正面干预,过多追问。当埃迪来到格斯家,给罗莎讲诉查克是怎么死去的,为了救他,把自己变成了活靶子。罗莎摸着埃迪的头说着,“好了,没事了。好了。没事了。”让我觉得很伟大很动情,因为我设想中,开始会怨恨,后来才会宽恕。或许,在战争里,加快了情感的发展。
四、友情
可惜啊,真正真诚而深厚的友情,总是太少。
“太可惜了,劳埃德心想,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十六岁的大卫,勇敢得像头狮子。他没有死于抗击法西斯的作战,却死在了一个残暴愚蠢的苏联军官之手。刽子手鲍伯罗夫的那句“对懦夫不能留情”,让我们读着万分可笑与厌恶。
五、其他
“劳埃德看了一眼菲茨,发现他正在哭。”
菲茨看到自己的泰-格温花园被夷为平地,哭了出来。我的印象里,菲茨真的很冷血,残酷。从《巨人的陨落》开始,他对艾瑟尔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十分卑鄙,无担当。之后,他对妹妹茉黛的决绝,也让人觉得无情。劳埃德虽然是他的私生子,可毕竟也是儿子啊,他依旧对其冷酷。所以,这一桥段,他的眼泪挺让我觉得意外的。
可是啊,男人总是会流泪的,只是看它流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