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开场白,园长问道:满分10分,如果给自己孩子打分,那么你觉得你家孩子是多少分?我被园长第一个点名,当时小紧张,顿了几秒,果断回道:7分...。园长问我理由,于是乎,从我嘴巴说出一串串孩子种种坏习惯:不独立、磨蹭、娇气...,接着后面家长也被点名,发现没一个父母给自己孩子满分,但是大多数都给了9分,且大多数妈妈都列出了孩子磨蹭、拖拉的坏习惯。
接着,园长播放了一段长长的视频,视频由多个孩子单独录频再拼接一起的长视频,与老师一问一答的模式:最爱谁?为什么?你想给妈妈打多少分?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回应了最爱是妈妈,因为妈妈给我做饭、洗澡、洗衣服、陪我玩,陪我看书、写作业...我给妈妈打100分,有些孩子甚至觉得100分远远不够,要求打上1000分。
从分值上看来,由开始的各种高期望落空,心底的种种抱怨,到后来的慢慢转化的懊悔情愫。 想来,我给孩子的7分愧疚不已。每个孩子心底都觉得妈妈是最完美的,然而妈妈们对孩子的分值外加了太多因素。
暑期,为幼升小衔接,提前对女儿的“磨蹭”进行“改造”,仅仅一件小事,让我改变了对她的偏见。那天,孩子钢琴考级,时间被安排第一场次9:40入场,由于距离考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前一晚不得不提前订好6:30闹钟,好久没早起的她被我的催促有点烦躁和赖皮。为防堵车,想着7:30必须出发,一边盯着墙面的时钟,一边一个劲不停催她:快点穿衣,快点过来梳头发,快点刷牙、洗脸...
反思过来,一天重复最多的一个词便是“快点”,甚至恨不得给她撒上“催熟剂”,好让她提前长大,感受一下妈妈那股焦急。
7:00整,我领她下楼吃早餐,又催促穿鞋,她却是愣着不动,看像是完全和我唱反调,火冒三丈丢下话:不考了是吗?那我们回屋睡觉吧,不去了!这时她“哇”的一声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别催我,我快不了了!”可怜兮兮的看着我。
看着崩溃的女儿,我心酸不己,眼泪打转:一大早的,就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快节奏和紧迫感给孩子带来这样的一天。于是一改常态,瞬间“慈母”口吻道:“别急,我们慢慢来,妈妈等你!”,惊讶的是,这句话像似有魔力,比我催促更管用,一晃眼一切就绪,出发!!
曾经看过一篇文字,提到教育是个慢艺术,只有慢了,才能体会艺术,才有淡定的心情发挥与欣赏艺术。父母不能急,得遵重孩子自己的思维与成长轨迹,催促只会给孩子带来超限效应,从而引起逆反心理。
嗯,孩子,今后咱别急,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