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活法
本帖最后由 flysnow 于 2021-10-5 17:59 编辑和同事聊天,总会时不常的说起孩子,多大,上什么学,成绩怎样,将来有什么打算之类的话题,虽然比较家长里短的,却也不外乎人之常情。
比我大些或者和我年纪相仿的,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说起二胎或三胎的政策来,总多少有些怨言,当时可以多生一个或者两个的时候,不让生,现在让生了,大多由于身体或心情的原因无法生或不愿生了,因为,老大最起码都在上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真要个二胎,一方面年龄相差如此悬殊,等于给老大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二是这个年纪,老二上了幼儿园了,接孩子容易让人误会成爷爷辈儿的,那画面想想都觉得尴尬之极。大多都说,就这一个得了,再养活一个,总是没可行性了,但也总有有勇气的或者遇有意外情况必须要生的情况,单位的副局长,就有个才上幼儿园的小儿子,而他比我还要大上三岁,有时候一块吃饭,要带上他的小儿子,看着他半秃着头,耐心的哄着不断闹腾的儿子,多少感觉不大协调,但他却一脸的幸福,乐在其中。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百姓的心头之重,关系着一个家庭几乎全部的心血和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中国人家庭的传统观念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就没有变过,每次的教育改革都牵动着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敏感神经,多少家庭都费尽资源,托关系走后门,只求孩子有个好学校,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为家争光,光宗耀祖。实行高考以来,尤其是农村孩子,学习差不多成了唯一可以走出农村实现梦想的途径,考出去了才能面对那些期待的目光,城里的孩子更是一上小学就和各类补习打着交道,起跑线在哪不知道,但肯定不能先输,不管成绩如何,先补上再说,于是,中国的各类教育产业空前繁荣,内卷严重,政策频出却一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害怕孩子考不上个好大学,没有好工作,更享受不了更好的生活,焦虑无处不在,孩子争气学习好还行,学习不行的,简直罪不可恕,浪费了父母最深沉伟大的爱一样。所以,就孩子来说,中国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乐趣,更不是为了将来,而所为的,只是家庭父母的期望而已。这里面既有历史旧观念的深远影响,也有新时代生存压力的空前巨大,所以,现在说要减负,但基于这样的现状条件,极可能是一句空话,家长为了孩子未来,老师为了成绩,学校为了名利,都是做样子,内里谁也不敢放松哪怕一步,就算是老师要定期轮换,我想也一样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
话题说远了,再说回来孩子就业生活的问题,和同事聊起来的时候,同事们更多的观念是希望孩子不远离自己,学习好的考出去外地的,毕业也会想办法让孩子回来就业,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学习不太好的,根本就不往外地学校报,只在本地找个学校上就得,毕业了通过自己的关系给孩子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就算是万事就绪,然后就是结婚,照顾再下一代人的事了。这种想法,其实是很现实的,在本地,有父母一辈甚至再上一辈的深耕多年的关系网,再加上小学、中学、高中等的同学关系,确实在就业、办事等方面要便利的多,在中国人情社会的总基调下,便于生活和生存是最高原则。好几个同事,明确孩子绝对不能离开自己身边,就得在手边看得见摸的着的地方,这才放心。有一个曾在我们科临时帮忙的小孩,本来有机会去外面闯一闯的,但他的爷爷说了,他活着一天,就不能让他这个唯一的孙子离了身边,于是,现在还在辛苦的到处打零工。这样的想法是很多人的想法,给不了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就给他一个稳当的可以由自己把握的环境,目标不高,能维持生活就好,至于孩子怎么样,嗯,不重要。
我是不大赞同这样的想法的,我觉得每一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活法,而不是强求着顺从长辈的意愿而勉强自己。二姐家的婷婷,在东北大学毕业以后,姐夫托关系花了不少钱给她办了一个事业单位,这个地方是一个林场的单位,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子上,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婷婷是学经济的,在林场里当会计,朝九晚五的,相当稳定,但她并不满意呆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终其一生,于是,想要去深圳找同学,去闯世界,问了我的意见,我全力支持,并作通了二姐和姐夫的工作,于是,一年之后,她辞职南上,一边在一个会计事务所上班,一边自学考证,在那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三年时间,她通过努力,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成了公司可以独挡一面的主力会计师,并有了自己的独立小团队,在深圳买了一个小房子,今年结婚成家了。她的努力和奋斗必然是艰苦的,但可以在那样一个城市站稳脚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被这个城市所接纳,不管吃了多少苦,我觉得都是值得的,选择这样的路是正确的。她的父母那一代,从农村通过考学进了一个小城市,她这一代,通过努力进了大城市并有了一份稳定的生活,她的下一代的起点就在深圳了,相比于在林场来说,这样的差别是巨大的。一代人努力,为了下一代人更好的生活,这是中国人的优良的传统观念,但也要与时俱进,提供下一代人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更要鼓励他们去通过努力和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你替代不了他们,如同你的父母替代不了你一样。所在,在我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我鼓励她留在上学的那个城市,虽然生存压力会更大,但机遇也一样更多,锻炼的机会也更多,退一步讲,就算她在那个城市里最终无法生活的更好,回来家我还有能力为她提供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向更好的生活努力不是更好吗?我希望她是独立的,有更好的生存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留在那个更大更繁华的城市里生活,那眼界和思想是在小城市生活的人体会不到的。人总要向更美好的事物奔跑而去,社会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发展,囿于一隅,可以偏安,但一样会落后守旧,不思进取。当然,这样的事也在于各自的取舍,眼界的宽窄以及思想认识的高低,想不开的,就以稳为主,想的开的,就以进为主,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不存在好坏之说,但若干年后,高下却是可判的。
世界很大,宇宙无边,在空旷与寂寞的虚空里,人就这么孤独的生存了一代又一代,看看古代那些人的活法,再看看现在这几代人的活法,想想未来五百年以后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种活法,也许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我想,做为我这一代的人,把自己这一代人活的顺畅一些也就是了,我努力并奋斗了,已尽力活的精彩,努力创造了我可能达到的最好,孝敬上一辈,为下一辈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条件,那么其它的事,就积极鼓励下一代人自己多多考虑去吧。
艾玛,沙发留着,是给我的嘛。{:9005:}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话真没错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未必喜欢。
喜欢凭自己的能力去闯,体现自身价值吧,其实我觉得挺好。
在公司看见那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都是出自农村。
凭自己的本事站稳脚跟,在杭州买房。
虽然是贷款的,虽然房子很小,但是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实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每天不是做作业就是上补习班,都在说中考50% 的升学率,有一半人不能读高中,只能读技校。 慕儿 发表于 2021-10-5 20:03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话真没错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未必喜欢 ...
就是这样啊,一代总要比一代强才对,多鼓励,多包容,多支持!
慕儿 发表于 2021-10-5 20:09
其实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每天不是做作业就是上补习班,都在说中考50% 的升学率,有一半人不能读高中, ...
教育政策还是有问题,但一时并不好解决,总要有人吃亏有人占便宜,希望越来越合理,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
flysnow 发表于 2021-10-5 21:14
就是这样啊,一代总要比一代强才对,多鼓励,多包容,多支持!
那是必须哒,现在的孩子脑子都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很多,估计是营养好{:9005:}
flysnow 发表于 2021-10-5 21:15
教育政策还是有问题,但一时并不好解决,总要有人吃亏有人占便宜,希望越来越合理,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
...
是的,现在的孩子欢笑越来越少{:9014:}
人到中年,好友之间的话题都很现实。身边也不少人持同样的观点,希望把孩子把在自己身边,也做养老的打算。明是为孩子好,能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孩子护航,实则是自私。
试想一下自己年轻时的拼搏和志向就明白了,年龄大了自然求稳和安逸。可年轻人追求的是奋斗,实现个人价值。
人往高处走,当年走出农门是我们这代人的目标。如今,我们的后辈从城市出发,目标更远大。为什么要把他们局限在身边呢?
先生也希望将来孩子能留下来,这样可以工作生活都无忧。我说,孩子们的视野和眼光宽广得多,你把他培养成了能击长空的一只鹰,如今却要他做回圈里的一只鸡。这可行吗?! 我只想做棵朽木, 这样, 大哥有木头可以卷棉花糖, 而朽木上也可以有三妹慕儿, 哈哈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