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初见 发表于 2020-9-2 16:09

读者的心






穿过《红楼梦》冰冷的繁华,能见到我最珍贵的读书时光。
   
   
读完《红楼梦》渐渐明了,人生千回百转,最终依旧指向情和痴。
“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词境里,没有多少读者能有转圜的余地。但曹操是例外,我猜他看罢《红楼梦》一定会哈哈大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直到今天,都没人会怀疑他的《短歌行》就像短匕,能刺破情网的束缚啸傲天际。
   
   
我欣赏曹操的不掩饰。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多少英雄豪杰想说却又说不出口的话,曹操却说了。
读到火烧赤壁,真恨周瑜和诸葛这两人。
从韶华极盛的过往走到此,曹操是背负着天下苍生福祉的,没有三足鼎立,天下就会大一统,幸福的可是老百姓。
可惜,一把火把曹操烧回了北方,从此天下还是三分的天下,却应是乱糟糟地天下。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艺术,来源于历史,却高于历史。


小时候读到悟空被压在山下,会暗自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委屈被我洞见。
等小孩子长大了,更是固执地认为,大师兄五百年的沧桑,绝不是八戒那吃货能够理解的。
正是因为,天下的妖孽越来越多,大师兄也越发地不可替代。
   
   
可谁曾想,能捉妖的,却不如会念咒的。
   
   
唐僧,一个虚极静笃的和尚,他会分不清何为妖?何为魔?
师徒四人离开女儿国的那天,悟空看见唐僧脸上的那颗泪,才恍然大悟,原来师傅一直伪装着。
猜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唐僧常不能自己吧?千辛万苦为哪般?是女儿不够美?还是我不够多情呢?
何必西天万里遥?取得真经,就能救了苍生?


在佛教的轮回中,即使上辈子欠的,这辈子还在还。这就是佛教的真谛吗?


跟我一样迷茫的还有宋江。
今天的历史课,已经淡化了农民起义的作用。农民起义成功后,想到的还是坐江山,这对人类进步的意义不大,在某种层面上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打方腊,受招安,是识时务。大哥宋江能看透的事,众兄弟们未必会理解啊!
逼上梁山的好汉们,最后发现“杀富济贫”这样的口号没啥意思,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这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可是,世事难料。在东方,竟然有一个“山大王”实现了“杀富济贫”的理想。这个人,叫毛泽东。
   
   
上学那会儿,我是没有监管的学生。
这种待遇若搁在贾宝玉身上,简直就是特赦令。
他一定会欢呼雀跃地投入大观园和众姐妹逍遥快活去了。
贾宝玉是个大宝贝,我就惨了,我不是谁的“宝”,我是累赘。
我是躲在书中顽劣的孩子,我混读书。今天,我知识结构的变化,已有损于书籍的本来面目。
   
   
最近这十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几乎走遍了中国(按省计算)。
光顾着行万里路了,万卷书却抛在了脑后。
对我这样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普通人来说,一万里的人生路,足以能勾勒出此生大致的轮廓了。



曾经以为,,,,,

如初见 发表于 2020-9-2 16:09


<IFRAME height=580 marginHeight=0 src="http://kg.qq.com/share.html?s=S4AqYeSEHhmfZSzd" frameBorder=0 width=52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IFRAME>

扬子江 发表于 2020-9-2 16:18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现今社会这种人太多了。

一剑 发表于 2020-9-2 16:39

{:9001:}楼主是个好学生,四大名著读得很熟。

秋水翦瞳 发表于 2020-9-2 16:55

我一直认为,唐僧是喜欢女儿国国王的。

如初见 发表于 2020-9-2 16:57

秋水翦瞳 发表于 2020-9-2 16:55
我一直认为,唐僧是喜欢女儿国国王的。

我写的是啥?

秋水翦瞳 发表于 2020-9-2 17:01

如初见 发表于 2020-9-2 16:57
我写的是啥?

难道咱俩的意见不一致?还是我理解错了?

如初见 发表于 2020-9-2 17:57

秋水翦瞳 发表于 2020-9-2 17:01
难道咱俩的意见不一致?还是我理解错了?

都对,都对。笑。

秋水翦瞳 发表于 2020-9-2 18:06

如初见 发表于 2020-9-2 17:57
都对,都对。笑。

{:9005:}我晕了~

慕儿 发表于 2020-9-2 19:51

从小那么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900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读者的心